主要由內宮皇大神宮與外宮豐受大神宮所構成。內宮祭祀天照大御神,外宮祭祀豐受大御神。此外尚有別宮、攝社、末社、所管社等一連社宮,亦總稱為神宮。通稱伊勢神宮125社。
據傳天照大神令天孫瓊瓊杵尊帶稻種植大地上,並與大和民族約定生生世世務農。以故將初次收成之稻穗獻予天照大神的「神嘗祭」正是伊勢神宮最重要的神事。日本的皇室和中國的改朝換代不同,現在的今上皇的血統可以追溯到初代神武天皇,幕府將軍無論權力多大,即使已成為實際的掌權者也不敢篡位(除平將門曾試圖自立為王)。
伊勢神宮保存着象徵日本皇權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鏡,據《日本書紀》記錄天照大神在天孫降臨之際曾詔:「視此寶鏡,當猶視吾。可與同床共殿,以為齋鏡。」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由於行程安排, 等我意識到我們挑了星期六來伊勢神宮可能會遇上太多人時已來不及了
早上十點在往外宮公車站旁的廣場上,
大排長龍在排這個, 這是無料, 但其實像功德箱一樣還是要捐個意思意思的錢, 可以得到這個木牌及初穗, 因為我們到時, 離十點不是太久, 我們就也跟著排, 這天天氣超好, 我把所有外套都塞到背包內了, 完全沒有11 月秋天的感覺
來到伊勢神宮, 由於這是日本人十分重視的地方, 所以我注意到之到其他神社比較沒注意到的一些地方
1. 服裝, 日本人幾乎像參加重大典禮般的, 男生西裝, 女生和服或正式套裝, 學生會著制服, 就算是全境都磯砂路, 女性可以有法子穿著矮跟的鞋子走完全程 , 我想遊客只要注意不要穿的太華麗或暴露應都OK
2. 從外宮的火除橋, 內宮的宇治橋開始, 就進入神域, 進入時要先立定一禮(躹躬) 再進入, 而遇上鳥居也是一樣, 而離開時也要轉頭向內一禮, (之前去出雲大社時, 我也有注意到部份人這麼作, 但沒像在伊勢神宮這麼明顯), 後來在熱田神宮, 也都是這麼作, 來到伊勢神宮後, 讓我對於日本的參拜文化有更多的注意及了解了
3. 行走方向, 外宮靠左, 內宮靠右, 因為中間是神走的,
4. 要注意如果寫有"攝影禁止", 請依規定
5. 參拜 : 請不要戴帽子, 伊勢神宮 是 "二禮 (躹躬), 二拍手, 一禮”, 一般投幣都是日幣五圓 (當然你想多投, 應沒人會阻止, 但請使用日幣) 所以我妹都會把五圓留下來, 或事先換好 ,就是為了參拜用,
外宮的火除橋, 大家都靠左走
外宮的主神是豐受大神
過了這座橋, 就來到神域
不管在外宮, 或內宮, 有些石頭或樹被圍走來, 應都是有某些故事, 或有些能量傳導的傳說, 我不是十分懂, 這部份留著專家吧, 我是觀光客
不管是外宮或內宮境內都有很多樹, 因為20 年遷宮一次, 要的木頭量很大, 所以會先種好下次替換的樹, 而拆除的木頭, 會送到日本國內其他神社作再利用, 不會浪費, 利用每 20 年的一次遷宮, 保留下傳統技藝
這裡就是上次主殿所在, 現在搬到隔壁去了
外宮的正殿 ,由於最近一次遷宮為 2013年, 所以看起來一切都很新, 其實這樣的習俗進行了 62 次, 也就是已進行了1200 年以上了
我們進去時, 有剛好看到很多人在進行祈禮, 會由禮官帶進去進行一些祈福儀式,
這棵樹真的十分神奇, 摸上去是有種能量感, 或許也是太久沒有這樣跟樹木親近了吧
這是在外宮其他的神殿, 看排隊排很長的等著參拜 , 但我在內宮正殿等我妹時, 剛好有四個台灣男生站在我後面, 他們大概沒注意到其實這裡也有其他台灣遊客, 是聽的懂他們的對話的,
A : 他們在作什麼
B: 排隊參拜
A: 那要投多少錢
B: 一般是五圓
C: 大家就這樣排隊給錢嗎? 很好笑的畫面
我心理想, 如果對於參拜沒興趣, 就在外面拍拍照就好, 不要來到正殿而且是站在裡面, 講這些話, 對於神不是很尊敬的
每個神殿都排著長長的隊伍等著參拜, 而在所有神殿旁都一樣有一塊空地, 就是用來遷宮時的用地
外宮內的這個水池十分漂亮,
大約 30-40 分鐘左右, 我們參拜完外宮, 準備坐公車去內宮了